《2012中国慈善态度大调查》揭晓公众心中慈善价值

来源:公益时报

 

  2012年4月5日11时至4月14日21时,2970位网友参与了《公益时报》与搜狐公益联手推出的《2012中国慈善态度大调查》调查。从调查数据与网友留言中,我们清晰地感受到社会民众的慈善之心。

  不足两成网友认为做慈善要问动机

  做慈善要问动机吗?这是很多做慈善之人问过自己与别人的问题。63.12%的网友认为,如果监管到位,透明度高,真的帮到了人,那是否有动机又如何?16.21%的网友认为,做慈善不该问动机,要鼓励更多人参与进来。19.1%的网友却表示做慈善当然要问动机,要避免有人浑水摸鱼、沽名钓誉。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近八成网友的心中,问慈善动机远不如真正帮到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中来得实在。

  善款作为慈善行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处是否要问也是被关注的焦点问题。那么,在大家的心中,善款要问出处吗?43.08%的网友认为,善款出处辨别有难度,不如把精力放在慈善效果上。39.11%的网友却表示要问善款出处,善款不能容“黑金”.在参与调查的网友中,467位网友表示,不必问善款出处,只要是做善事,捐款多多益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慈善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喜欢和认可的慈善方式。47.02%的网友更加认可“对受助者直接现金捐赠,比如陈光标”这种慈善方式;23.08%的网友选择捐给指定的公益项目,比如“免费午餐”、“母亲水窖”等。19.27%的网友认为更好的方式是成立个人基金或基金会,比如曹德旺,走专业慈善之路。而选择“把钱捐给基金会或公益机构管理使用”的网友仅有161位。或许这样的选择与过去一年中慈善领域的一系列事件不无关系。

  捐赠额不是最重要,更看重慈善效果

  在中国慈善排行榜的榜单上,每一年我们都能看到许多有爱心的慈善家。对于慈善家行善,网友们会更看重什么呢?45.07%的网友表示,看重捐赠效率,是否用钱办实事。44.5%的网友更看重持续性,做一次善事不难,难的是坚持做善事。而6.84%的网友看重示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仅有2.06%的网友看重捐赠额,认为越多越好。这样大比例拉开差距的数据告诉我们,在网友心中,慈善家行善并非捐得越多就越能够得到认可。

  那么,对于企业做慈善,网友们更看重哪一点呢?45%的网友关注企业做慈善的持续性以及是否真的用心在慈善项目上。44.87%的网友表示更看重企业做慈善的时候,是否同时履行了企业相应的社会责任。5.7%的网友更关注慈善捐赠是否和企业规模及收益成正比。仅有86位网友更看重企业的捐赠额,认为越多越好。

  明星做慈善早已成为一道风景,一种时尚,大众对明星做慈善又是怎么看的?47.43%的网友认为,做慈善是不是明星不重要,重要的是慈善行为本身。26.34%的网友表示,明星是公众人物,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以身作则积极参与慈善活动。也有部分网友认为明星做慈善往往走过场,有作秀之嫌。294位网友表示,明星做慈善有示范意义,可以带动喜爱他们的人一起做慈善。

  对于更认可明星用哪种方式做慈善的问题,29.44%的网友倾向于成立个人基金会,专业做慈善,比如韩红成立个人基金会。24.79%的网友认可成立个人专项基金并指定救助某一方向,比如嫣然天使基金。23.82%的网友认为发起并倡导某项公益活动更好,比如陈坤“行走的力量”.仅有6.84%的网友支持为公益组织或项目代言。

  近九成网友表示“公开、透明”最重要

  关于慈善领域的增值保值话题一直都是各方关注的焦点,随着大众对慈善领域和慈善机构的不断了解,对于慈善机构增值保值问题的看法也在不断变化。2011年7月《公益时报》曾就基金会的增值保值做过“益调查”,当时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网友反对基金会对资产进行增值保值。

  在本次调查中,35.77%的网友认为,如果能够公开透明,可以赞成慈善机构进行增值保值。30.28%的网友表示,即使能够公开透明,也不赞成慈善机构增值保值。还有部分网友表示,之所以不赞成慈善机构增值保值是因为不了解慈善机构的增值保值是什么,有569位网友表示,希望能够多了解慈善机构增值保值的意义和运作。

  在公益慈善领域中有很多的关键词:增值保值、公益人才薪酬、管理费、政府购买NGO服务、民间慈善等等。在本次2012中国慈善态度大调查中,88.32%的网友投票选择了“公开、透明”是自己最看重的慈善关键词。

  搜狐河北省网友留言:我心目中的慈善机构就是圣地,在这里工作的人员必须要有信仰,要有 很高的道德、诚信修养,否则就不要进入圣地。慈善机构要公开、透明、立法,不得以任何形式巧取慈善款作为其他用途。

  网友“玄冰指”在留言中说:“我的要求不高,只要一切运作在阳光下进行即可!” “公开、透明”在大众心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一种心态会随着时间空间变化,大众的慈善态度也会不断改变。不变的是,中国慈善不断向前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不变的是,登上中国慈善排行榜的爱心人士会越来越多。